【推荐】说课稿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尊敬的徐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战胜挫折》,我将从以下九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说教学设计理念: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战胜挫折的方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和解决挫折必不可少的知识。因此本节课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知识,有意识的运用知识。
二、说教材:
1、《战胜挫折》是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一课《与挫折同行》中第二框的内容。通过第一框题《感受挫折》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本节课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挫折,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是对第一框的延伸和深化。
2、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从依赖走向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许多中学生出现了畏难情绪,面对成长的挫折与困难,感到难以应对,不知所措。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利用顺境走出逆境,迎接挑战,战胜挫折这一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第7页 内容标准(一)认识自我 1.5:“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 通过教学,让学生正确的看待挫折,积极应对,战胜挫折,
⑵、 在挫折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
品质,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价观。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的能力,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辩证的看待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战胜挫折的方法。
理由:根据考试大纲以及教材内容,战胜挫折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学会勇敢地战胜困难,做一个生活的强者,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难点:体会坚强的意志在战胜挫折中时的作用。
理由: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知识和阅历还比较少,很多中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很容易退缩和恐惧,很难体会坚强意志的作用。
五、说学情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较少的经历逆境,缺乏“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切身体会,因此他们不懂得珍惜并利用自己所有的有利条件,有的青少年沉溺于顺境而不思进取,缺乏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六、说教法:
1、故事导入法(环节一)
理由:通过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2、典型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突出教学重点,环节三)
理由:列举学生身边的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有利于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景感悟和活动实践法(突破难点,环节四)
理由:通过让学生分组制表活动和分享课前搜集的名人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他人的精神。
4、课堂练习法
七、说学法:
1、小组讨论法(突出重点,环节三)
理由:学生讨论战胜挫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2、自主学习
3、探究性学习(突破难点,环节四)
理由:通过学生自己课前搜集名人故事,课中分组探究制表,避免了单纯的、直露的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把它有机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八、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我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收集古今中外成功者承受挫折走向成功的范例,了解自己的偶像是怎样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初步感知教材,为上课作好心理准备。
我将本节课分为六个教学环节:
故事导入、辩论见真知、心理门诊、、我知故事多、心路历程、知识巩固。
这节课的重点是第三个环节:心理门诊。
难点是第四个环节:我知故事多
下面我就每一个教学环节作简单介绍。如下:
授课环节1 故事导入(3分钟)
幻灯片展示: 某同学平时喜爱唱歌,本期我校艺术节举办卡拉OK大赛,她积极报名,由于名额有限,班级开展了选拔赛,结果她落选了。为此她------
1、请你续写故事,她会有怎样的表现?
我要求学生思考1分钟,根据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不同表现,提出第二个问题:
2、如果是你,你应该作出怎样的正确选择?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续写故事的形式,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为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且这一故事贴近学生的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授课环节2 辩论见真知
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辩论赛 (活动要求是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一组为正方,一组为反方)。
幻灯片展示:正方:挫折是好事 反方:挫折是坏事
(给学生2分钟准备时间,然后两个小组开始辩论)
我要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简短的总结: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关键是看我们树立战胜的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即战胜挫折,首先要正确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态度。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辩论可以让学生明白生活哲理,能够积极地面对挫折。通过辩论这一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增长知识,开发智力。
授课环节3 心理门诊(重点)
幻灯片展示:
1、 小明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最近刚刚考完一模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与自己想象差了很大的距离,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天天晚上难以入睡……
2、 高考成绩公布下来了,小强的成绩距离重点线只差一分。他痛不欲生,还想自杀,因为他蛮有把握上重点的,可现在……想一想,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如果上不了重点,有可能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他感到非常的沮丧。
3、 小林的爸爸妈妈又吵架了,他们还喊着要离婚,小林的心情坏透了,小林该怎么办呢?
问:你有哪些方法帮助他们战胜挫折?(分组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战 ……此处隐藏9785个字……让我们细细来研讨课文。问:在整个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
(1)要求学生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段,在书上作记号,自由朗读揣摩,然后再班级交流。
(2)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会谈到:第三节中的老斑羚以生命给斑羚群作提示;文中有关镰刀头羊语句;一老一少的斑羚试跳的语段;文中描写彩虹的语句。
对文中这些重要词句的分析及朗读,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让学生感受到一老一少斑羚飞渡的过程。
(五)深入探究
1、教师说明:当我们的心一次次地被文中这些悲壮的场景所感动时,我们不禁要问:伤心崖上惨烈的一幕幕,是谁造成的?
2、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是恒久的,带给我们的感悟是丰富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同桌合作,时间是2分钟。
【说明】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从表层深入到里层,多角度地看问题,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六)拓展延伸
1、现在请把你对本文的深刻感悟凝聚成简练的一句话。要求学生在本子上试写,再发言。
2、引导学生回忆讲述生活中看过或听过的与本文类似的故事,要求叙述清楚、准确、突出重点。
【说明】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师小结
教师说明:相信大家都已经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课文《斑羚飞渡》给我们带来的远不只是简单的同情、敬佩与感动,它为我们实现了一次心灵的飞渡!我们仿佛看到自己变成一只斑羚,从“自私”的山峰上,奇迹般飞跃遥遥相距的山涧,轻巧地落在“奉献”峰上。洁净如洗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瑰丽的彩虹,随着我们的“飞跃”跨过两座山峰。
【说明】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而且把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飞渡的图示也给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说课稿 篇8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既是20以内数的加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探索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科书通过“图书馆”这一生活情境,提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问题,并且先借助直观模型,呈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是竖式的算法。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在课堂中通过动手操作、实物演示加强理解,但竖式的计算方法始终是计算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课中优化算法的同时要强化竖式计算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数学思考: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算理。
问题解决: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鼓励交流、学会倾听,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并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正确完成计算。
四: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运算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基于此,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运用实物建构算理、运用算理沟通算法,突出竖式算法这种简洁的运算途径,同时凸显计算课教学中以练习为本的特色,力争通过多样的练习达到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其分为六个环节:
1、完成习题,复习铺垫;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建构算理,探究算法;
4、算法优化,小结提升;
5、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6、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下面我就以教学过程当中这六个环节为主线,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践,首先是第一个环节完成习题,复习铺垫。在这一环节,我准备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两类习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顾“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格式,为后面的新知学习做足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借助教材主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个过程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我将从中选择出适合本课解决的进位加法问题出示,指名列示。
第三个环节是建构算理、探究算法,在这个环节中,第一步:我让同学们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第二步: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第三步再全班同学交流算法。学生可能用直观模型操作:比如摆小棒、摆方块、拨计数器,也可能口算,也可能列竖式等。不管汇报的是哪种算法,一定要让他们说出算理。如果说到列竖式这种算法,结合学生的口答及时板书,并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一环节后完成“练一练”第1题,帮助学生巩固“圈一圈”的方法,强化“满十进一”的认识。
第四个环节是算法优化、小结提升,在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后,再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这里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将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竖式计算联系起来,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接着再提出问题:“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竖式算法的简洁方便。这样做是为了关注学生的情感,既尊重了学生自主的选择,又增强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同时还强化了竖式计算的算法。这一环节后完成“练一练”第2题,及时巩固竖式算法。
第五个环节是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首先出示的是教材68页在图书馆这一主情境图下的第二个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刚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再次巩固竖式算法中“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要点。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三题。这里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你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学了本节课后,请你试着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的自评,既关注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