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汇总八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培训心得体会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1近期,由房产事业部组织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培训在溧阳宾馆如期举行,根据领导安排,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培训。现将自己培训心得体会作一下分享:
一、在听取业内专家张方老师对国家及各地在装配式建筑方面相关政策的解读后,切实感觉到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政策对装配率提出了明确要求,所以发展装配式建筑将是建筑业的一个趋势,哪家企业能够在这次产业改革中走在前面,就占据了发展的优势。要想很好的发展,就要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智能化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做为成本岗位上的一名员工,经过这次培训和张老师所讲所学,我对成本控制上再说一说自己理解的一点毛皮:
预制率越高,成本付出越高,按各专家实际分析统计,预制率每增加10%,成本增量在170元/平方左右。EPC管理是成本管理控制的关键,这样可以整个使工程有一个完整有序的管理。首先,针对合同中关于装配面积的要求,可以通过分期开发,来平衡项目周期。由于预制构件要提前和工厂配合,且这些工厂的产能有限,对首期开发的时间成本造成很大的压力。其次,需要对结构构件进行拆分,选择预制构件重复率高的单体,一般构件重复率大于100件以上最好,重复越多越划算。最后,施工技术成熟的施工队也是缩短工期,减少成本的关键。
三、通过听取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相关介绍,对不同的结构体系、各种结构体系的优缺点及施工工艺有了深入的了解。
不同结构体系实现装配化施工的关键是构件拆分,合理的拆分及施工方法是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点,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在设计阶段进行深化,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将构件进行合理拆分和吊点布置,方便构件的工厂化预制及吊装。不同构件安装就位后的连接及节点现浇部位的质量控制也是施工的关键。
四、我再学习BIM建模时,老师讲过的BIM模拟管理,现在想想绝对是装配式建筑吊装、设计、施工的好工具。
因为要考虑装配式构件预留钢筋与现浇部位钢筋的位置关系和连接,运用BIM就可以大大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构件的错位和碰撞。科学的运用管理工具也是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因即将久和公司会做第一批装配式建筑,我将会通过各方面的学习来不断的提高对于装配建筑的施工工艺、方法、流程。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专业水平来更好的为公司创造利益和服务。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2今年我能够作为镇行动学习组的一员参与八步区行动学习促进师培训是幸运的,通过培训进一步了解了行动学习,掌握行动学习方法,也开始慢慢改变行动学习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学习方法的看法。这对于我而言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是一种成长的体验、也是一个不断反思进步的过程。
一、行动学习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行动学习理念的推行,要义之一在于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学习力,强调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从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只有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我们才能想得更深,看得更远,才能快速地感知变化的环境,全面地掌握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最终形成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学用结合的良好风气。
行动学习理念的运用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行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的名词,比如促进师、召集人、小组长、头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法等等,这些词在我们平常的工作中很少提到,就更别说当好这些角色、用好这些方法了,因此,行动学习理念的运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课堂练习活动中,我们组在李红波老师的指导下,现场实践团队列名法,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大家提出的制约老干部工作消极的问题,这种高效的团队工作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往后的小组座谈中,学员们开始摸索适合自己小组的方法,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开展行动学习,活用行动学习理念。
二、行动学习是一次成长的体验
行动学习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成长体验,从以一个学徒的心态参与行动学习、学习行动学习,到以一个实践者的心态去贯彻行动学习理念、推广行动学习理念,并从行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这一路的体验正是与行动学习理念所倡导的注重成长过程相契合,我珍惜这样的成长经历。
三、行动学习是一个不断反思进步的过程
行动学习不是单一部门的活动,而是上下联动、共同开展的活动,因此,在协调各方人员、资源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反思,需要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协调”的能力。对于在镇党政办工作的我而言,能够有机会通过行动学习来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待人接物的能力是幸运的,使我能在了解镇党委政府的总体情况的同时,帮助我熟悉和适应工作环境,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行动学习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在学习中感悟,在行动中成长,最终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进步。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3时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保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针对本学期我的学习情况,我总结的学习情况如下:
通过深入学习《课标》《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等书籍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TOP100范文排行,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进一步形成最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实践。
1、利用一、二周时间再次重温《新课程标准》,把课标与所教学科内容一一对照,明确课标的目的、内容与实际意义。再利用其余时间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边学习边反思,认真撰写自学笔记,充分领会课标的精神,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按照开学初制定的读书学习计划,本学期重点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这本书,八章内容分四个月学完,通过学习认真理解其中的内容,为参加“卓越杯”教学大赛笔试奠定了基础,为课改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经验。
3、在教研活动中,我认真听课,充分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并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还虚心向他人求教,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4、认真参加进修学习,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反思中思索今后的教学实践。通过网上学习、进修学习以及其他形式的培训帮助自己不断汲取有关教育教学的最新理念,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并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热门思想汇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高度树 ……此处隐藏7250个字……和方法。倡导“自主研究文本、发现问题——广泛占有材料、感悟提升——集体研讨、回归文本”的教材挖掘模式。
2.精心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前提。
①编制者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大功夫,大胆整合教材,突出学科特点及课型特点,精心研究课标要求和知识能力要求,重点突出,难易适中,设计abc分层,切实能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探究,拒绝简单化、习题化,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深度和挑战性、具有立体感和新颖感。
②编制走程序,提前一周确定编制人,每一组编制一节课的导学案,提前一周开始编制,中间研究两次,备课组长、包科领导参与组织研究。定稿后印发给每位老师,电子稿上传至ftp,实现资源共享。
③导学案内容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自学练习、当堂检测、学习反思等(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导学案应有所侧重);训练学案要分层设计,有适当迁移拓展、归纳小结,注重限时训练。
④导学案编制体例要规范,要设计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学生姓名、组别、评价等级等内容。
⑤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批,有评有纠。
3.搞好集体备课
①主备人要概括提炼集备内容,认真研究新课标要求、文本知识及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达成的策略和方法。
②每个导学案编制小组组长要对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进行说课,要说明本节课的知识技能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③要对小组长和小组的作用发挥提出可行性的指导措施。
④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当堂检测提出具体方案。
⑤语文、英语科要研究下一周的阅读指导设计。
4.确定学习目标
要对课堂三维学习目标有明确的定位和设计。
①针对课标要求和当堂内容及学生实际,恰当表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②教师对目标要有准确认识,要善于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好现实的鲜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③要保证每节课都要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并达成。
5.精心进行个人备课
个人备课即课堂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
①要有对课前预习的检查、学习小组长及学习小组培训方法的设计和培训目标的要求。
②每堂课都要对班级每一层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立体设计,要精心安排实现目标的过程控制及检查评价。根据学科需要大胆创新展示方式,展示内容要有价值,展示方式要高效。
③要有对新生成目标的预测及答疑准备。
④要有即时性评价的设计和时间控制的预设。
⑤要有当堂检测的精当设计和学习目标达成的预想。
⑥对讨论、展示、点评、总结等课堂环节有紧凑高效的时间安排。
⑦对课堂“三量”(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要有总体的设计和落实措施。
6.组织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充分预习是“271高效课堂”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对教材预习越充分,对导学案越熟悉,课堂效果就越好。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课前15分钟左右的时间自主学习,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材料,静心思考课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导学案。不会的问题用红色笔标出,找出难点和疑点,明确课堂学习重点,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预习过程中,小组长要做好调控,组织同学进行简单讨论,认真检查每个同学的学案,确保自学效果。
7. 培训学习小组及学习组长
①教师要详细批阅导学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认真备课,科学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展示的内容,预测学生展示和点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课堂检测题目)。教师要充分准备,考虑到课堂上的每个细节,熟练驾驭课堂,灵活处理课堂新生成的问题。为培训小组长做好准备。
②教师课前培训组长,让他们了解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目标要求,如何组织小组讨论,讨论哪些重要问题,小组推选哪位同学展示和点评等。课前培训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老师们要高度重视,确保每节课前都要有培训且培训效果好。
③任课教师要创新培训方式(如小纸条、学科班长自主培训等),提高培训效率,少占用学生学习时间。
学生方面
1.学生要按照教师要求,认真完成预习任务。
上课前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对下节课内容的预习,首先要认真钻研课本,明确教材编排顺序和设计意图,明确哪些内容已经学过,哪些内容是新添加的,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下节课的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做导学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商量、不抄袭,认真审题,规范作答,导学案上不会做或有疑问的部分用红笔标记下来,以备课堂上进一步讨论探究,导学案做完后要及时上交。
2.高效学习科研小组要当好老师助教。
高效学习科研小组要及时向教师汇报学生自学情况,并向教师建议学习重点内容,如哪些地方是同学们自学的难点、盲点、疑点等,上一节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做法是什么,学生希望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等,帮助实现课堂的高效。
3.学科班长组织各小组学科组长(或成员)积极参加任课教师课前培训。
每一个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每一个学生都要以学习主人的身份积极投入其中,因此,课前培训要认真听从教师安排,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积极向教师提出合理建议,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课前培训人员要实行轮流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组织、指导、帮助、监督其他学生学习的机会,增强学习自豪感和主动性。
4.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培训。
教师课前培训后,学科小组长要和学习小组组长一起对下一节课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形式、分工进行阐述,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点评,每一个人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如何检测目标的达成等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确保课堂学习中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保证课堂高效。
5.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做好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提前准备下一节课要用到的教材、导学案、训练学案、必需的文具等,提前浏览导学案,回顾学习内容,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告诉自己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大胆展示、踊跃点评,争当小组乃至全班最佳学习个人,为小组争光。让自己进步更迅速,表现更出色!
不论是杜郎口“三三六”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还是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这种模式,以及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型课堂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弱化了教师的“教”,对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冲击,我的确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一些不足的地方,“灌”的太多,学生吃“现成”,而且效果不好,学生不主动、积极,厌学情绪严重。通过这次短暂的培训学习我找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回来后我在教学上也做了一定的调整,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成为学校走在教改的前列的一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