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5-07-08 22:01:19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棉花姑娘》。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是“故事的起因”,描写了棉花姑娘生病痛苦而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的样子。再从“棉花姑娘盼望”这个引入故事的发展中去,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最后讲故事的结果。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因此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是“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识字法、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方法来创造性的自主学习生字,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本组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引发他们主动地留心关注身边的科学。

2、教学目标: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依据汉语课程标准,我从三个方面设计了三维目标,分别是:

知识与能力:①认识7个认读字和认读6个会写的字,会写“只、雪”两个字。②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和方法: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认识生字。(通过形声字识记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童话故事,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七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书写带“雨字头”的字。

4、课时安排

这篇课文是童话故事,我把识字教学和朗读教学分为两大块,教学上安排两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教学是在师生平等的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不仅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根据教学目标的确立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激发兴趣: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和识字方法。

2.书写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兴趣朗读: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本文的学法指导:

对于学生学法的指导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文的教学我从以下两点教给学生们学习方法:

首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生字词”的良好习惯及识字方法上下了功夫。让学生在学习识字方法的同时理解词语。

其次,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故事内容。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学习。本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课件封皮)

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会生病的,你们说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生答)

是啊,你们生病了可以用这么多的方法来治疗。可是棉花姑娘病了,她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学习30棉花姑娘

指导读两个轻声词

姑娘——识字方法(形声字识字法)

[生活中引入课题整体感知,进行听说训练,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达到巩固识字方法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

1、整体感知:

过渡语:棉花姑娘生病了,她都请了哪些医生来帮忙的?请同学们认真听,并标出自然段。(示范读)

师贴画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识字

那它们能帮棉花姑娘治病吗?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读的时候把课文中要认识的字和写的字用不同符号来画出来。(生读)

1、学习认读字(课件一)

蚜虫——(课件演示——形声字识字法)

啄木鸟——用形旁“口”来识记

盼望——(课件演示——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法)

治病——(课件演示——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法)。

斑点——斑点和班级(课件来区分)

认读字——产生本课的识字王。(课件二)

指名读——同桌互读——同桌开火车

2、学习生字、词(课件三)

只会——多音字(课件演示多音字)

帮忙——组词

请——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演示课件——情与请)

七星瓢虫——熟字加熟字的方法

就像——文中理解(出示课件)

雪白——字形分析

识字王——(出示课件四)

[不同识字方法来认识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字的规律和乐趣。]

3、写字

只——书写时注意点

雪——“雨字头”的书写

竖-----左点横折钩-----横钩

[引导学生发现写字规律及认识新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

(四)学习课文内容

1、第一自然段:

棉花姑娘到底是怎么生病的?——读第一自然段。(课件课件五)

填空题:

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他(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这两个词语的区别)通过这两个词能看出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带着盼望的心情来读一下。

[通过文中理解词语,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2、第二自然段:

棉花姑娘正盼望有医生给她治病的时候谁来了?他们之间说了什么话?

通过“请、对不起”这两个词,能看出什么?——礼貌(出示课件)

师生互读——分角色

[通过文中理解词语,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第3---5自然段

又来了哪些医生?谁把它的病治好的?(演示课件七)

4、第六自然段

棉花姑娘的变化第六自然段——用高兴的语气。(演示课件八)

[通过棉花姑娘的变化,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及铺垫作用。]

(五)小结

是啊,棉花姑娘在七星瓢虫的帮助下把病治好了。同学们,这节课通过不同识字方法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为什么只有七星瓢虫才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

板书设计

30棉花姑娘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此处隐藏13863个字……

(一)情境教学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这儿真好》: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宜运用在低年级教学中。一方面,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有明显优势,用此方法,让儿童从感觉形象入手,以情激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充满童趣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小熊找朋友”、“小熊种树”、“小动物来做客”等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朗读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媒体创设画面,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的方式方法,如挑战读、比赛读、表演读等,不断激发学生情感,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在读中体会,读中激情,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吗?

2、情境激趣:(动画演示:荒岛上的小熊找朋友。)

你愿意到小熊家去吗?为什么?

这一环节,教师先与学生进行轻松的交谈,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小熊找朋友的情境,产生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

(二)自读感悟,品味体验。

1、自读第2、3自然段,思考:小熊是怎么找朋友的,他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2、讨论交流。(随机演示动画:云飘来、云变树、小熊种树、绿岛图)

通过自读、指名读、挑战读、互读、评价读、小组赛读、齐读的方式朗读感悟:

(1)“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读出小熊着急、难过的心情。)

(2)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读出种的树多,及小熊种树的辛苦。)

(3)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看图引导理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词义。读出种树时间长,到处是绿树的景象。)

3、引读第2、3自然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具体生动、可借联想的学习背景。教学第2、3自然段时,教师设计了“云飘来”、“云变树”以及“小熊种树”、“绿岛图”等多个情境,让学生主动感知体验,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和谐的振动。形象有趣的动画情境,调动起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同的情境创设不失为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状态的好方法。

4、过渡:如今荒岛变成了绿岛,现在你们愿意到小熊家去了吗?

5、自读第4、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6、讨论并动画演示:(一只鸟飞来了,许多鸟飞来了,远处的小鹿、小象、小猴也都划着船来了。)再换位体验:

(1)如果你就是他们,来到这座绿岛上,你喜欢这儿吗?你会说些什么?

(2)随机指导感情朗读:

①“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②“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朗读方式:各自练读——选择自己的好朋友读——上台表演读——评价——赛读)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应该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教学中,应由教师的“指令性”转变为学生的“选择性”,建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合作伙伴的选择、角色扮演的选择等等。在指导读好小动物的话时,教师没有范读,也没有指名读,而是在激发了学生喜爱这儿的感情后,以媒体创设的情境为背景,以情感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各自选择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来读这两句话。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莫大的学习热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之后,自由、主动地投入了学习,生生互动,优势互补,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7、练习说话:(谁)来到这儿,说:“!”(先小组讨论,再大组交流)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这一层次教师对教材进行开发,设计了说话练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说出还有哪些物或人来到这儿,说了些什么。这样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由于学生在前面形象的动画演示中,已感受到了荒岛的变化,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画面已经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所以学生说出了许多答案:如“这儿有这么多树,空气一定很新鲜”;“这儿环境这么好,住在这儿心情会很舒畅”;“多亏小熊在这儿进行了绿化,才有这么美好的绿色家园”……这不正是文本所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吗?衡量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还原其人,还原其事,还原其景,还能进行再创造。

8、引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深化,想象说话。

1、(媒体演示:荒岛和绿岛的对比图。)

讨论看图后的感受,从中得出小熊找到朋友的原因。

2、配乐朗读全文。

3、想象说话:现在你们就是小岛上安家的动物,你们会怎样把自己的家园打扮得更美好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整块阅读。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联系性。让学生回归整体阅读,溯本求源,使知识形成系统,明理达到高效。在媒体播放的音乐声中,学生再次进入文本,把前面读书过程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有声言语尽情地表达了出来。

(四)自主探究,重点指导。

1、认读“象”、“空”。

2、(媒体演示“象”)帮助学生掌握“象”字的结构、笔顺、重点笔画。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五)自由练习,拓展延伸。

自由选择完成一项课外作业:

1、把这个发人深思的童话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听。

2、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编一编、演一演课本剧。

3、写话:

(媒体出示句式:这儿原来___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这儿现在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布置具有弹性的、更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作业,实实在在地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有同样的进步。这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具体体现。学生见到这样的作业,积极性都很高,很多学生都超额完成。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